找到相关内容67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妙莲法师答:打七回家后,如何修行?

    经读熟了,自己的道业要想增进,可以再加上无量寿经,或是普贤行愿品,时间久了,功夫进步,能读净土五经那更好;不但可以坚固信愿行,往生决定有份。 如果家人看电视,吵得你心静不下来,那最好先到房里静坐一下...

    妙莲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65977768.html
  • 每个人的缘法

    就是戒嗔爱此处的原因。   戒傲性格于戒嗔大大不同,不似佛门中人,喜欢多动,戒嗔时常想拉着戒傲一起来此处读经书。戒嗔感觉,如此美景说不定可以也让戒傲心静下来好好地修行,只是戒傲从来不肯来。   有...

    戒嗔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391082499.html
  • 明公上人生西周年颂

      明公上人生西周年颂   ◎宏明法师   壬午大暑,荷风飘香,皓月将圆之夕,师于龙华栖心静室正念往生。慧星殒落,人天同悲,舟航顿失,法侣谁依?于兹一载,忆念弥深。遥想极乐莲邦,八德池涨,七宝华开,师与海会圣众,序列玉树金阶之间,趺坐华台莲座之上,风仪俊爽,气度恢弘。溯念师之化现,髫龄希尚,求归释门,戒光腾烛,定水清澄,爱国爱教,为法为人,眉毛拖地,志坚情殷。育德成体,日月弥懋,操守行状,赞...

    宏明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441983478.html
  • “文化使者阿尼哥画传展”将于近期在京举行

    篇章” 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,中尼文化交流的情况。 展览开幕仪式将于2009年7月9日上午10时,在白塔寺意珠心静殿前广场举行。届时,包括尼泊尔大使在内的中外友好人士和相关部门领导将莅临致辞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白塔|妙应寺|阿尼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7/15382485511.html
  • 惺惺著《无门关》

    screen.width-333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333">   惺惺著《无门关》   引自《枯木再生花——通过禅语悟人生》(细川景一著 2000.11禅文化研究所出版)   在《无门关》第十二则中有这样一个故事。   “瑞岩师彦和尚。每日自唤主人公。复自应诺。乃云。惺惺著喏。他时异日。莫受人瞒。喏喏。”   “惺”是开悟或心静的状态。“著”是...

    细川景一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5531186203.html
  • 心如莲花

    具备渊博的知识、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三个品质;为人不可无世情,与人和谐相处,尽己所能多为社会作贡献;心静风幡俱不动,用平和的心境迎接一切挑战,得之不喜,失之不忧;心非木石要归真,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,...

    胡丽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152187343.html
  • 做自己心的主人

    ,注意步伐的韵律,很奇妙的,心静了,呼吸自然就流畅均匀,身心也舒畅起来。我们每天都有很多的体悟,但正向的想法是稍纵即逝的,转眼间又掉入过去的习惯。   所以反省之后的体悟,要立即记下,整理成简洁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545190920.html
  • 留云寺赋并序

    片刻到丛林。   禅镂石上,坐下正好参悟;   道延足前,步进不异随缘。   一切放掉,轻快原来非难得;   无住布施,欢愉可以自经常。   闹中取静,境静无如心静;   去了想来,能来还是...

    沈善增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81195067.html
  • 金仙寺之佛缘

    四季变换,如奏有律,回响寺院。如果说,“蛙声十里出山谷”是这金仙山山谷的一种深邃旷寥空灵之意境,“鸟鸣山更幽”是这寺庙鸣而逾寂的一种清幽,“十万蝉声当雨滴”是这入境者一种心静若止的淡定羽化;那么,这从...

    董大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7273196537.html
  • 养德兼充学大道求诸野——关于弘一法师德学研究中的民学精神

    动犹静,合于自然,合于天道,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的觉,晤。   “意远在能静”,“山川之气主静”。心静是德养和学问的良好心理状态。好动则频生欲望,欲望迷失则使人昏沉。弘一法师深谙“寡欲故静,有主则虚。”...修心养性之法,可以从一个“静”字开始。   做学问和修德行,那部分重精神、重内美,自由自得,自在自然,内蕴真实,通俗普遍,立足宇宙,关照人生的道理,不管形而上或形而下的,超越物质文明,无“静”不在,心静...

    张一德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502992388.html